面向公众的人工智能工具,包括 ChatGPT 等基于文本的应用程序,或 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 或 dall-e2 等文本到图像模型,已迅速成为监管、法律和在线方面的热门话题隐私问题。最新的数字前沿。恶意行为者已经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力量实施刑事犯罪并传播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政府正在努力跟上步伐,而公司则将责任归咎于个人用户。毕马威澳大利亚和昆士兰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公众不再信任政府机构监督人工智能的实施。

该研究调查了17个国家的17,000多人,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对政府对人工智能工具和系统的监管和治理抱有高度或完全的信心。调查参与者对科技公司和现有监管机构与人工智能监管机构同样持怀疑态度。

虽然受访者对各国政府表示怀疑,但联合国等超国家机构的看法相对积极。欧盟委员会是目前同类机构中唯一起草旨在遏制人工智能影响并确保保护个人权利的法律的机构。 《人工智能法案》(人工智能法案)于 2021 年 4 月提出,尚未获得通过。拟议的法案将人工智能应用分为不同的风险类别。例如,旨在操纵公众舆论或从儿童或弱势群体中获利的人工智能在欧盟将被视为非法。生物识别数据软件等高风险应用程序将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专家批评该政策草案存在明显漏洞和模糊定义。

此图表显示了对以下机构监管或治理人工智能最有信心的受访者比例。数据来源:www.hnlyrcb.com.cn